苏幕遮(般涉调)

苏幕遮(般涉调)朗读

柳飞绵,花实少。
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
斜日两竿留碧□。
马足重重,又近青门道。
去尘浓,人散了。
回首旗亭,渐渐红裳小。
莫讶安仁头白早。
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苏幕遮
相关诗文:

苏幕遮(般涉调)译文及注释

《苏幕遮(般涉调)》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先。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飞绵,花实少。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
柳枝飘摇,花朵稀少。镂板的声音清脆,轻轻唤起江南的曲调。

斜日两竿留碧□。马足重重,又近青门道。
夕阳倾斜,余晖映照着绿丝帘。马蹄声重重地响着,又临近青门的道路。

去尘浓,人散了。回首旗亭,渐渐红裳小。
尘埃渐渐消散,人们散去了。回头看旗亭,红裳的身影渐渐变小。

莫讶安仁头白早。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
不要惊讶安仁头发白得早。天空如果有情,终究也会衰老。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江南的景象,以及人事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诗人通过对柳枝飘摇、花朵稀少的描绘,展示了江南的柔美和富饶。镂板的音声清脆,唤起了江南的曲调,使人感受到了江南的韵味。

随着夕阳的倾斜,尘埃渐渐消散,人们散去了,只有旗亭中渐渐远去的红裳身影,给人一种离别的感觉。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人们都会老去,就像天空一样终究会衰老。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的风景和人事的变迁,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的深思。整体氛围柔美而富有禅意,给人以静谧和思考的空间。

苏幕遮(般涉调)读音参考

sū mù zhē bān shè diào
苏幕遮(般涉调)

liǔ fēi mián, huā shí shǎo.
柳飞绵,花实少。
lòu bǎn yīn qīng, qiǎn fā jiāng nán diào.
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
xié rì liǎng gān liú bì.
斜日两竿留碧□。
mǎ zú chóng chóng, yòu jìn qīng mén dào.
马足重重,又近青门道。
qù chén nóng, rén sàn le.
去尘浓,人散了。
huí shǒu qí tíng, jiàn jiàn hóng shang xiǎo.
回首旗亭,渐渐红裳小。
mò yà ān rén tóu bái zǎo.
莫讶安仁头白早。
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ě zhōng xū lǎo.
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诗文推荐

轻屉来时不破尘。石榴花映石榴裙。有情应得撞腮春。夜短更难留远梦,日高何计学行云。树深莺过静无人。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来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闻人语著仙卿字。?情恨意还须喜。何况草长时。酒前频共伊。娇香堆宝帐。月到梨花上。心事两人知。掩灯罗幕垂。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淡黄衫子浓妆了。步缕金鞋小。爱来书幌绿窗前,半和娇笑。谢家姊妹,诗名空杳。何曾机巧。争如奴道,春来情思,乱如芳草。

珠阙五云仙子。未省有谁能似。百媚算应天乞与,净饰艳妆俱美。若取次芳华皆可意。何处比桃李。蜀被锦纹铺水。不放彩鸳双戏。乐事也知存后会,争奈眼前心里。绿皱...

素藕抽条未放莲。晚蚕将茧不成眠。若比相思如乱絮。何异。两心俱被暗丝牵。暂见欲归还是恨。莫问。有情谁信道无缘。有似中秋云外月。皎洁。不团圆待几时圆。

来时露裛衣香润。彩绦垂鬓。卷帘还喜月相亲,把酒更、花相近。西去阳关休问。未歌先恨。玉峰山下水长流,流水尽,情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