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国山口石桥

资国山口石桥朗读

前日枯槎接断溪,今朝白石跨完堤。
牧儿静立牛磨角,诗客闲惊马驻蹄。
涧雨涨来流浅濑,山风扫过断纤泥。
十家岂乏相如辈,当有人从柱上题。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诗客涧雨相如
相关诗文:

资国山口石桥译文及注释

《资国山口石桥》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资国山口的石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感慨。

诗意:
前日,河水暴涨,将槎船冲断,无法跨越溪流;而今天,桥上的白石已经搭建好,可以顺利地跨过堤岸。在这座石桥旁,牧童静静地立着,他的牛正在磨角;而一位诗客安静地坐着,却被突然停下来的马蹄声吓了一跳。雨水涨过溪流,流水变得浅浅的,山风吹过,扫过断裂的草纤和泥土。这里虽然不乏有才华的人物,但还没有人在桥柱上题诗。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为背景,通过描写石桥和周围的场景,反映了时光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前两句描述了河水暴涨的情景,通过对比前日和今朝的情境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时间流转和事物变迁的感慨。牧童和诗客的描写,展示了生活中的平凡和闲适,寄托了人们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涧雨涨来流浅濑,山风扫过断纤泥的描写,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当地文化和人才的期待,希望有人能够在石桥柱上题诗,为这个地方增添一份文化底蕴。

整首诗以简练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的画面,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传递出对时间变化和历史沉淀的思考。诗中透露出对宁静、自然和文化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敏感洞察和对人文景观的留恋之情。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递出深邃的诗意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和品味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资国山口石桥读音参考

zī guó shān kǒu shí qiáo
资国山口石桥

qián rì kū chá jiē duàn xī, jīn zhāo bái shí kuà wán dī.
前日枯槎接断溪,今朝白石跨完堤。
mù ér jìng lì niú mó jiǎo, shī kè xián jīng mǎ zhù tí.
牧儿静立牛磨角,诗客闲惊马驻蹄。
jiàn yǔ zhǎng lái liú qiǎn lài, shān fēng sǎo guò duàn xiān ní.
涧雨涨来流浅濑,山风扫过断纤泥。
shí jiā qǐ fá xiàng rú bèi, dāng yǒu rén cóng zhù shàng tí.
十家岂乏相如辈,当有人从柱上题。

强至诗文推荐

色浮千里白,气逼万家寒。独鸟饥犹啄,痴儿喜自团。向风初舞急,入夜转声乾。此味同谁冷,吟窗映素冠。

影乱侵书幌,花轻辍酒杯。襟怀同落寞,气象亦崔嵬。屡折参云竹,偏凌照水梅。红炉方尔附,未可论寒灰。

飘洒三冬暮,苍茫一气凝。寒威斗自壮,空色晓逾澄。狂走寻冈兔,饥呼失树鹰。年来交态浅,有兴即谁乘。

草树惊全失,山河望转非。片时藏地险,底处极天围。楼半轻相逐,檐前急自飞。乘风还有意,故去点人衣。

几尺江东雪,同时户北风。全家愁坐外,寄命苦吟中。已分书帷冷,偏憎酒盏空。漫将丰岁兆,去问白头翁。

花浓新出黄金矿,枝软轻垂绿玉条。正色逢人何太晚,清香到酒亦终期。篱边此意同萧瑟,霜后无言对寂寥。凡卉不为孤艳地,渊明真赏欲争邀。

残腊新春判此朝,斗寒犹未动寅杓。白催晓色融冰片,绿转风光入柳条。丝菜落盘随玉手,镂花垂胜压金翘。六年不见江梅影,长觉归心似旆摇。

北风已作东风客,昨日何如今日暄。造化有期寻万木,阳和无迹走千门。土牛陌上摧花杖,玉燕钗头坠彩旛。独我题诗添意绪,又看残腊委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