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朗读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生病济世劫缘
相关诗文: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译文及注释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谁说这石刻肖像只是肤寸之像,它胜过了神妙的天人。它渴望医治众生的病苦,暗中扶助世间的贤者。尽管身体微小,却需要保护;眼睛明亮,照耀着众多先贤。这石刻像并不仅仅是为了回报成功,更是应该经历劫难的因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位于荥阳的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的石刻像。苏辙通过描写石刻像的特点和寓意,表达了对这两位帝王的崇敬和敬意。

首先,苏辙反驳了有人认为石刻只是肤浅形象的观点,强调石刻像胜过了凡人,具有神奇的力量。这是对李渊和李世民卓越的统治能力和卓越的品质的赞美。

其次,苏辙指出石刻像渴望医治众生的病苦,扶助世间的贤者。这展示了李渊和李世民的仁德之举,他们致力于治理国家、造福百姓,并提携贤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接着,苏辙描述了石刻像的微小身体需要被保护,明亮的眼睛照耀着众多先贤。这象征着李渊和李世民的谦逊和睿智,尽管他们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仍然保持谦虚的态度,并受到前人的启发和指引。

最后,苏辙强调这石刻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回报成功,更是应该经历劫难的因缘。这表明苏辙认为李渊和李世民的功绩和影响力超越了个人的成功,是历经坎坷和考验后得到的结果。

赏析: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对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的崇敬和敬意。通过描绘石刻像的形象和寓意,苏辙将他们塑造成伟大的君主和仁德的领导者,他们不仅有出色的统治能力,还关心百姓的疾苦,推崇贤能,具备谦逊和睿智的品质。

这首诗词通过对石刻像的描绘,以及对李渊和李世民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伟大历史人物的尊崇之情。它也强调了成功背后的努力和历经考验的重要性,将李渊和李世民的功绩与个人的成功区分开来,彰显了他们作为伟大君主的价值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谁说这石刻肖像只是肤寸之像,它胜过了神妙的天人。它渴望医治众生的病苦,暗中扶助世间的贤者。尽管身体微小,却需要保护;眼睛明亮,照耀着众多先贤。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位于荥阳的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的石刻像。苏辙通过描写石刻像的特点和寓意,表达了对这两位帝王的崇敬和敬意。

首先,苏辙反驳了有人认为石刻只是肤浅形象的观点,强调石刻像胜过了凡人,具有神奇的力量。这是对李渊和李世民卓越的统治能力和卓越的品质的赞美。

其次,苏辙指出石刻像渴望医治众生的病苦,扶助世间的贤者。这展示了李渊和李世民的仁德之举,他们致力于治理国家、造福百姓,并提携贤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接着,苏辙描述了石刻像的微小身体需要被保护,明亮的眼睛照耀着众多先贤。这象征着李渊和李世民的谦逊和睿智,尽管他们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仍然保持谦虚的态度,并受到前人的启发和指引。

最后,苏辙强调这石刻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回报成功,更是应该经历劫难的因缘。这表明苏辙认为李渊和李世民的功绩和影响力超越了个人的成功,是历经坎坷和考验后得到的结果。

赏析: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对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的崇敬和敬意。通过描绘石刻像的形象和寓意,苏辙将他们塑造成伟大的君主和仁德的领导者,他们不仅有出色的统治能力,还关心百姓的疾苦,推崇贤能,具备谦逊和睿智的品质。

这首诗词通过对石刻像的描绘,以及对李渊和李世民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伟大历史人物的尊崇之情。它也强调了成功背后的努力和历经考验的重要性,将李渊和李世民的功绩与个人的成功区分开来,彰显了他们作为伟大君主的价值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赞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读音参考

xíng yáng táng gāo zǔ tài zōng shí kè xiàng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

shuí yán fū cùn xiàng, shèng lì miào rén tiān.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yù liáo zhòng shēng bìng, yīn fú jì shì xián.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shēn wēi xū fù hù, yǎn jìng zhào jǐ xiān.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qǐ wèi chéng gōng bào, yóu yīng lì jié yuán.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诗文推荐

新秋风月正凉天,空馆相看学坐禅。满榻诗书愁病眼,隔墙砧杵思高眠。霜飞一叶凋琼玉,风绕双松奏管弦。闻道熊罴归梦数,侵天闱棘漫森然。

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春风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冻蚁。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言公似赞公。人间热恼无处洗,故向西斋作雪峰。我梦扁舟适吴越,...

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门前溪水似渔家,流...

南国号多士,几人洙泗风。英材自入彀,坏阵不劳攻。文缛山藏豹,飞高弋慕鸿。蚩妍归品藻,得失付虚空。考行先推本,登贤旋奏公。期君缓归辔,一醉鹿鸣中。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一旱经春夏已半,好雨通宵晓未收。气爽暂令多病喜,来迟未解老葨忧。力耕仅足公家取,遗秉休违寡妇求。时向林间数新竹,箨龙腾上欲迎秋。

夏田已报七分熟,秋稼方忧十日乾。好雨徐来不仓卒,天公似欲救艰难。魃张鹰犬无遗力,社近鸡豚趁早寒。老病随人幸一饱,炉香无语只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