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朗读

重瞳陟方时,二妃盖老人。
安肯泣路傍,洒泪留丛筠。
颇疑葛陂化,点点留斑鳞。
慎勿脱水去,入世多埃尘。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西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译文及注释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重瞳陟方时,
二妃盖老人。
安肯泣路傍,
洒泪留丛筠。
颇疑葛陂化,
点点留斑鳞。
慎勿脱水去,
入世多埃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西园散步时的感受和思考。他看到了一株斑竹,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写下了这七篇诗词。诗中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物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斑竹的观察和感悟。首句“重瞳陟方时”意味着作者在沉思之际,抬头看到了斑竹。接着,他提到了“二妃盖老人”,这里指的是斑竹的竹节,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诗中的“安肯泣路傍,洒泪留丛筠”表达了作者对斑竹的怜悯之情,他认为斑竹也有情感,会为自己的命运而流泪。接下来的两句“颇疑葛陂化,点点留斑鳞”则表达了作者对斑竹的怀疑和好奇,他觉得斑竹可能会变化成葛藤,或者是有斑点的鱼。

最后两句“慎勿脱水去,入世多埃尘”是作者对斑竹的忠告,他希望斑竹不要失去水分而枯萎,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进入现实社会后会受到尘世的磨难。

整首诗词通过对斑竹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微小事物的关注和思考。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读音参考

xiá rì bù xī yuán gǎn wù zhé wèi shī dé qī piān bān zhú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

zhòng tóng zhì fāng shí, èr fēi gài lǎo rén.
重瞳陟方时,二妃盖老人。
ān kěn qì lù bàng, sǎ lèi liú cóng yún.
安肯泣路傍,洒泪留丛筠。
pō yí gé bēi huà, diǎn diǎn liú bān lín.
颇疑葛陂化,点点留斑鳞。
shèn wù tuō shuǐ qù, rù shì duō āi chén.
慎勿脱水去,入世多埃尘。

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诗文推荐

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雨枿生朝菌,秋墙长若邪。槐榆蔽穷巷,藜藋接邻家。但愿好事酒,无劳长者车。御冬须旨蓄,吾亦问生涯。

北风万木正苍苍,独占新春第一芳。调鼎自期终有实,论花天下更无香。月娥服御无非素,玉女精神不尚妆。洛岸苦寒相见晚,晓来魂梦到江乡。

我爱梅花不忍摘,清香却解逐人来。风露肌肤随处好,不知人世有尘埃。

沈阴涉春仲,积潦断行迹。浮云起南山,商羊未休息。壅涸无宿滞,芬芳有新摘。灯明休间齐,鸟静山霭夕。浊醪足斟酌,野杞柔可食。瑶簪脱雏笋,玉缕剸肥鲫。冥怀默...

高台面南山,独立望空阔。东风悠然来,吹我鬓中发。独游动远思,览物念所悦。伊人在千里,山水不可越。玉音坐契阔,容华有消歇。悲哉音莫致,杂佩空自结。群飞云...

仲春渐燠沐,摅散常远步。独穿林下蹊,斜转竹间屿。鸣泉竞漱石,迸笋或妨路。吹衣信和风,濯足解双履。深行意益惬,默坐憩亦屡。野花迎客来,啼鸟惊我去。群鸣投...

漫漫东风来,吹此庭前樱。累累缀葩萼,华采日鲜明。朝阳助辉烁,好鸟亦和鸣。起行不自得,节物伤我情。皇天分四时,寒暑无暂停。悠然一气耳,不与人事争。方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