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杏花怀吴下门生

见杏花怀吴下门生朗读

偶拈如意话天涯,不道春风到杏花。
朝雨似迎新燕子,江村稀见野人家。
忙中寒食三年客,雪后音书两鬓华。
岂是草《玄》耽寂寞,欲将文字问侯芭。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怀

见杏花怀吴下门生译文及注释

《见杏花怀吴下门生》是明代蔡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偶尔拈起如意描绘天涯,未曾道春风吹到杏花。朝雨仿佛在迎接新燕子,江村里偶尔见到野人家。忙碌中度过了三年的寒食,雪后音书增添了两鬓的华。岂料是因为追求《草玄》的寂寞,想要将文字问候侯芭。

诗意:
这首诗词以杏花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远离家乡的异乡客居中的心情。诗人偶然拈起如意,意指寄托了自己对远方的思念和向往。他感叹自己不曾预料到春风竟然吹到了杏花上,暗喻着他在异地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他形容朝雨仿佛在迎接新燕子,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然而,作者所处的江村很少见到熟悉的人家,这让他感到孤独和陌生。

诗中提到忙碌中度过了三年的寒食,寒食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作者却在异地客居,无法回家过节,暗示了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雪后音书增添了他的两鬓华,说明他已经有些年岁,而远离家乡的生活使他更加苍老。最后两句诗,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追求学问的寂寞和对文字的热爱,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心声传达给知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杏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客居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春风吹动杏花和朝雨迎接新燕子的形象,将自己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了对归家的向往和对乡愁的抒发。诗中的忙碌和寒食节的提及,更加突出了他与家乡的隔阂和无法回归的遗憾。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异乡的境遇,表达了对知音、对文字的渴望。他对追求学问的寂寞和对文字的热爱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整首诗情绪沉郁,意境凄美,通过描写个人的境遇,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知音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词以杏花、春风、朝雨等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展示了明代文人的诗性和感伤情怀。它描绘了一个远离家乡的吴下门生在异乡的孤独、思乡和追求的心境,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沉的韵味和思考的空间。

见杏花怀吴下门生读音参考

jiàn xìng huā huái wú xià mén shēng
见杏花怀吴下门生

ǒu niān rú yì huà tiān yá, bù dào chūn fēng dào xìng huā.
偶拈如意话天涯,不道春风到杏花。
zhāo yǔ shì yíng xīn yàn zi, jiāng cūn xī jiàn yě rén jiā.
朝雨似迎新燕子,江村稀见野人家。
máng zhōng hán shí sān nián kè, xuě hòu yīn shū liǎng bìn huá.
忙中寒食三年客,雪后音书两鬓华。
qǐ shì cǎo xuán dān jì mò, yù jiāng wén zì wèn hóu bā.
岂是草《玄》耽寂寞,欲将文字问侯芭。

蔡羽诗文推荐

华灯花初生,堂上酒新绿。击刀连环鸣,转柱悲丝促。芙蓉开夜屏,鸳鸯宿空頠。携手千里人,话言常不足。

园繁鸟不绝,花落香犹清。去旆难仿佛,归帆空月明。寄书知雁晚,解缆记潮生。只在湘江畔,谁通畴昔情。

杨柳成丝二月残,阖闾城外路漫漫。空余夜月琴中语,添得年华镜里看。送客汀洲芦笋绿,倚楼风雨杏花寒。故人东阁多情思,独咏《兰亭》兴未阑。

谁家纨扇碧,旧画网虫昏。侍宠曾羞日,承宣不避暄。月轮空自妒,秋思已难言。错认桃花影,班姬点泪痕。

偶拈如意话天涯,不道春风到杏花。朝雨似迎新燕子,江村稀见野人家。忙中寒食三年客,雪后音书两鬓华。岂是草《玄》耽寂寞,欲将文字问侯芭。

晚山横酒马蹄轻,寂寂都门独听莺。阁上花枝惊梦短,雨中春草伴愁生。江穷吴楚东流壮,曲尽巴渝双烛明。不是新年无柳折,长条留取系离情。

万里月当户,邮亭花满枝。行人花下发,短笛月中吹。坐觉春光损,频惊斗柄移。天边芳草绿,愁绪细如丝。

夜有昃题月,朝有出栋云。高台伫歌舞,罗绮何纷纷。吴月常从越山起,越花却种吴宫里。眼前不尽西子欢,安用穷观三百里。兴亡不自由,春草生铜沟。惟有横山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