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衡岳祝融峰

晨登衡岳祝融峰朗读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晨登衡岳祝融峰译文及注释

《晨登衡岳祝融峰》是清代谭嗣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清晨登上衡岳祝融峰时的景象和感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和对天地间的壮丽景色的赞美。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通过对衡岳祝融峰的形容,表达了其高耸入云、山势雄伟的景象。接下来的两句“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描绘了浮云飘过的情景,以及作者内心因此而荡漾起伏的感受。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登上祝融峰的过程中的身临其境的体验。

接着,诗中写道“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这两句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当地平线上的星星逐渐消失,旭日冉冉升起的壮丽场景。这种自然现象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界的变化。

最后两句“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以洞庭湖水为比喻,描绘了秋季的湖面微风拂动,寒意逐渐增加的景象。其中“欲起龙”一句,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使人联想到传说中的龙具有的力量和威严。这些描写使整首诗更具有意境和想象力。

总的来说,谭嗣同的《晨登衡岳祝融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读者引入了作者清晨登山的场景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自然界的变化,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诗人的情感和想象力,使读者产生共鸣,并引发对大自然的思考和审美享受。

晨登衡岳祝融峰读音参考

chén dēng héng yuè zhù róng fēng
晨登衡岳祝融峰

shēn gāo shū bù jué, sì gù nǎi wú fēng.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dàn yǒu fú yún dù, shí shí yī dàng xiōng.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dì chén xīng jǐn méi, tiān yuè rì chū róng.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bàn sháo dòng tíng shuǐ, qiū hán yù qǐ lóng.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谭嗣同诗文推荐

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惶惶...

落日平原拍手呼,画中神俊世非无。当年狐兔纵横甚,只少台臣似郅都。

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